羊大师:一家长拒绝送礼被逼退群!教师节到底该不该送礼?

2025-09-08

教师节临近,许多学生和家长都在琢磨着,如何表示心意?

但近年来,这个节日似乎被一股不正之风悄然侵蚀。某班级家委会组织家长集资为老师购买奢侈品礼物,一位家长表示反对后竟被要求退出家长群;通过“钓鱼送礼”方式,将高档白酒和化妆品放置于老师小区门口的水果店,待老师取件时全程拍摄、录音举报。

一起起事件不仅引发了社会对教育公平的深刻反思,更将教师节送礼推至了风口浪尖。

那么,教师节到底该不该送礼?

家长的心声

观点1:可以送。但是要根据孩子心意加以指导!礼物是“心意的载体”,而非“利益的交换”。

观点2:不能送。此行为会助长不良风气,还会导致送礼风气逐年升级,从最初的贺卡、鲜花到如今的名牌包、化妆品,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。

观点3:被迫送。即使不情愿,也会因为担心孩子被区别对待而加入送礼大军。

老师的心声

观点1:最好不送。收礼容易陷入“两难”——不收怕家长多想,收了又违背师德。

观点2:适当的小礼物可以收。学生自己做的贺卡、手工制品,或者一枝鲜花,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尊重和认可,这类礼物代表的是纯真的师生情谊。

观点3: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就是最好的礼物。当曾经调皮的孩子变得懂事、当学习困难的孩子取得进步,这种成就感是任何物质礼物都无法比拟的。

回归本源,送礼的初衷是什么?

追溯教师节的设立初衷,是为了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,让社会关注教育事业,表达对教师的尊敬和感谢。礼物本应是情感的载体,而非物质的价值。

当送礼变成攀比和负担,当心意被标上价格标签,我们就背离了教师节的本质。真正的尊师应该体现在对教师工作的理解、支持和尊重上,而非通过物质来衡量。

在纠结“送什么”之前,更应该先明确“不能送什么”!

×贵重物品。像名牌包、高档手表、大额购物卡等,不仅远超“心意”范畴,还可能触碰师德红线,让老师陷入收与不收的两难;

×过度个性化或隐私类物品。比如护肤品、保健品等,这类物品涉及个人肤质、健康状况,既可能不合老师需求,还容易引发尴尬;

ד人情绑定”类礼物。像自家经营的产品、需要老师“特殊关照”才用得上的东西,会让感恩变味成“利益交换”,违背节日初衷。

教师节送礼的正确打开方式

1、心意满满的手工艺品

学生亲手制作的贺卡、绘画或手工作品,往往是最受老师欢迎的礼物。这些礼物可能稚嫩简单,但包含了学生的真诚心意,没有功利色彩,只有纯真的感谢。

2、肯定老师价值的礼物

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,一段记录班级温馨时刻的视频,或者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创作的“最美教师”证书,这些礼物肯定老师的付出和专业价值,比任何贵重物品都更有意义。

3、精神上的支持与信任

对老师而言,家长的理解配合、学生的认真努力,就是最好的支持。信任老师的专业能力,积极配合教学工作,共同促进孩子成长,这种精神上的尊重和支持远比物质礼物重要。

其实,教师节从来不是“送礼节”,而是一个提醒我们“记得感恩”的日子。感谢那些在孩子成长路上,用耐心浇灌、用爱心引导的老师们!不管送不送,老师们都会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,被信任、被理解是他们最希望的。

在这个教师节,让我们和羊大师一起,用真诚的心意代替昂贵的礼物,用尊重和理解搭建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桥梁,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纯洁、公平的教育环境。


阅读4
分享
写下您的评论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