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大师:一个孩子最大的幸福,是童年被允许做这6件事

2025-04-16

“你还记得小时候在田野里疯跑的时光吗?那时的天空似乎永远晴朗,泥巴是玩具,树影是伙伴,而父母的呼唤声总在暮色四合时响起。”


如今的孩子,被补习班、兴趣课和电子屏幕填满生活,许多家长陷入“教育内卷”的焦虑,却忘了童年最珍贵的底色——自由。心理学教授艾莉森·高普尼克曾说:“童年不是成年生活的排练,而是一种独特的生命形态

真正的童年幸福,往往藏在那些被允许的“无用之事”里。


一、被允许发呆

当孩子望着云朵出神,或是盯着蚂蚁搬家发呆,别急着用作业填满这片空白。有相关研究发现,发呆时大脑的“默认模式网络”正在整合信息,想象力的种子悄然萌芽。就像那个坐在阳台看云的三岁男孩,后来告诉妈妈:“那朵恐龙云在给我讲远古故事。”

建议每天留15分钟“空白时间”,让孩子在放空中编织自己的童话。那些看似“浪费”的凝视,终将化作照亮未来的星光。

二、被允许疯玩

泥坑里的跳跃、树荫下的追逐、纸箱搭建的宇宙飞船……这些被家长视为“玩物丧志”的疯玩,实则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石。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,游戏能锻炼空间思维、社交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。

研究显示,在自由玩耍型幼儿园成长的孩子,成年后职场适应力比“教导型”幼儿园孩子高出3倍。与其把孩子按在书桌前,不如让他们在汗水中与多巴胺共舞,这才是最生动的成长实验室。


三、被允许涂鸦

墙壁、纸张,都可能成为孩子的 “创作画布”。他们拿起画笔,或是彩泥,随性地涂抹、捏弄。也许在大人眼中,那只是一团混乱的色彩和形状,但在孩子心中,那其实是他们独特的“情绪日记”。可能是一个梦幻的城堡,也可能是和家人一起出游的场景。

被允许涂鸦,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,让他们能自由地表达心中所想。

四、被允许提问

孩子的脑海里仿佛装着十万个为什么。“为什么星星会眨眼”“小鸟为什么会飞”,面对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,被允许提问的孩子,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呵护。

家长认真解答,或是引导孩子一起寻找答案,能让孩子保持对世界的探索欲,不断积累知识、培养思维能力。

五、被允许试错

孩子在成长中难免犯错,不小心打翻了水杯、考试没取得好成绩。被允许试错,意味着孩子不会因为犯错而遭受严厉惩罚,而是在错误中吸取教训。比如当牛奶打翻、积木倒塌,请把“怎么这么笨”换成“我们来研究怎样拿得更稳”。

这会让孩子敢于尝试新事物,在不断尝试中成长进步。现在的笨拙,其实是在为未来的灵巧积蓄力量。


六、被允许慢慢来
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。学走路时,有的孩子早早迈出步伐,有的孩子则稍晚一些。在学习、生活中也是如此。被允许慢慢来,让孩子能按照自己的速度去探索、去成长,不会因为外界的催促而产生焦虑,能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。

我们要记住:有些孩子是春天的樱花,有些却是冬天的腊梅,强行提速只会折断生命的节律。

《小王子》里面有这样一句话:“所有大人都曾经是小孩,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。”当我们放下“有用论”的标尺,允许孩子发呆、疯玩、涂鸦、提问、试错、慢慢来,其实是在归还他们两项最珍贵的东西:自由的灵魂,以及对世界永不熄灭的好奇。


羊大师想说:童年不是一场竞赛,而是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。那些被允许的“小事”,终将在岁月里长成支撑他们穿越风雨的根茎。


阅读11
分享
写下您的评论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