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大师:立冬将至,吃对6道菜,补足阳气好过冬

2025-11-03

11月7日立冬,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,意味着寒冷的冬天正式拉开序幕。

俗话说:“立冬补阳,手脚不凉”,立冬时节正是进补的黄金期,合理的饮食调理能帮助我们补足阳气,温暖整个冬天。

今天,羊大师给大家分享6道适合立冬时节食用的“扶阳菜”,温补不上火,既能补阳暖身,又能增强免疫,帮你健健康康过冬!

一、6道“扶阳菜”

1、羊肉炖萝卜

材料:羊肉800克、萝卜1根、姜3片、葱2段、花椒15粒、料酒适量、盐适量。


做法:羊肉切块冷水浸泡2小时去血水;凉水下锅,放入羊肉、两片白萝卜、花椒和一勺米醋,煮沸后撇去浮沫;将焯好的羊肉放入砂锅,加热水、葱段、姜片,清炖约2小时;羊肉炖至1.5小时后加入白萝卜块,再炖半小时即可。


羊肉性温热,能温中健脾、补肾壮阳,是冬天暖身的好食物。白萝卜有消食化积、下气宽中的作用。两者搭配,不仅可解决吃羊肉易上火的问题,更能营养互补,是立冬驱寒暖胃的绝佳选择。



2、姜母鸭

材料:红面番鸭1只、老姜50克、熟地、当归、川芍、黄芪各5克、枸杞子20克、芝麻油20克、米酒50克。


做法:鸭肉洗净切块,老姜切片;锅中放入芝麻油,中火烧至六成热时放入姜片煸香;倒入鸭肉炒至变色,加老抽上色;倒入米酒,中火翻炒约15分钟;加水没过鸭肉,煮沸后转小火慢炖1.5小时;出锅前10分钟加入枸杞等中药即可。


姜母鸭是源自商代的宫廷御膳,具有疏肝润肺、养胃健脾、舒筋活血、祛寒化痰的功效。其中的熟地、当归补血活血,黄芪补气,鸭肉滋阴降火,滋而不腻,温而不燥。



3、韭菜炒鸡蛋

材料:新鲜韭菜100克、鸡蛋2个、食用油、盐适量。


做法:韭菜去老叶洗净,切段;鸡蛋打散加适量盐;炒锅烧热放油,倒入鸡蛋快炒成小块;加入韭菜翻炒,加盐调味即可。


韭菜在药典上有“起阳草”之称,具有补肾、温中、散瘀、解毒的功效。鸡蛋能补充营养、增强体质。这道简单易做的家常菜有很好的温补阳气作用。



4、黑豆红枣炖猪骨

材料:猪骨300克、黑豆一把、红枣10颗、枸杞一小把、胡萝卜半个、葱姜、食盐适量。


做法:黑豆提前浸泡2小时,猪骨焯水。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2小时,加盐调味。


黑豆具有补肾益精、活血利水的功效,红枣能养血安神,猪骨含丰富钙质。这道汤水有助于改善睡眠、增强免疫力,适合秋冬睡眠不佳的人群食用。



5、核桃红枣粥

材料:大米150克、红枣10颗、核桃仁10颗、冰糖适量。


做法:红枣用开水泡半天去核;核桃仁用水稍加冲洗;将大米、红枣、核桃一同入锅,加冷水大火烧开;改小火煮至米糯,加冰糖再煮片刻即可。


核桃仁具有补肾助阳、补肺敛肺、润肠通便等功效,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,能滋养脑细胞,增强脑功能。红枣能养血安神。这款粥品适合各类人群食用,尤其适合脑力劳动者和老年人。



6、猪肚炒白菜

材料:猪肚1个,白菜300克,生姜、大蒜、盐、食用油适量。


做法:猪肚洗净煮熟后切丝,白菜切块。锅中倒油,爆香姜蒜,加入猪肚翻炒,再加入白菜炒熟,最后加盐调味。


猪肚性温,传统上认为具有补虚损、健脾胃的功效。搭配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白菜,成菜温中健脾,适合立冬前后微寒时节保健脾胃,增进食欲。



二、立冬养生3要点

1、早睡晚起,避寒保暖

立冬后,昼短夜长越发明显,我们应该顺应自然,适当早睡晚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早晚气温较低时,尽量减少外出,避免寒气侵袭。穿衣方面,尤其要注意腰、腹、腿、脚等部位的保暖,因为这些部位容易受寒,导致阳气受损。



2、温阳御寒,滋阴润燥

立冬进补不仅要温阳御寒,还要注意滋阴润燥,防止温补太过导致上火。在食用羊肉、姜母鸭等温性食物时,可搭配白萝卜、白菜等凉性蔬菜,以达到平衡。此外,核桃、芝麻、木耳等食物也有滋润作用,可适当多吃。



3、轻缓适中,动静结合

冬季运动宜选择轻缓适中的项目,如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散步等,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,损伤阳气。运动时间最好在太阳升起后的温暖时段,避免在寒风中锻炼。动静结合,既能锻炼身体,又不会过度消耗阳气。



立冬是收藏的季节,也是进补的好时机。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,来补足阳气、增强免疫力,为寒冷的冬天做好准备。

立冬时节,这6道菜快给家里人安排上吧!羊大师祝大家整个冬天都温暖安康!





阅读18
分享
写下您的评论吧